景觀工程屬于業主和成本敏感點,直接決定產品的形象,一般中高端開發商均比較重視,屬于成本需要會重點投放的位置。部分開發商甚至不惜花重金打造。

當前環境利潤底下,園林如何保證預期的溢價效果,又能控制成本,是成本與景觀設計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景觀工程主要成本構成
場地整治費
苗木栽植費
苗木價
水體、小品、硬鋪鋪裝、庭院照明等
景觀效果調整苗木保活養護管理費
設計費;
景觀可分為軟景、硬景、水景
軟景:指住區內的喬木、灌木、地被、草坪、花卉。
硬景:指單元口前室外客廳、兒童老人活動廣場、商業街、車行/人行道路、停車位等面層硬化空間。
水景:水景釋義:水上或海上的景色,現多指人文水景觀,即噴泉。
景觀配置控制比例建議
軟景面積控制在景觀總面積的66%以上(800~1500元/平米)
硬景面積控制在景觀總面積的33%以下(260~600元/平米)
水景面積控制在景觀總面積的1.0%左右(1500~3000元/平米)
景觀單方造價限額設計
道路綠化隔離帶:¥326.00元/㎡
外圍代征綠化帶景觀:¥268.00元/㎡
河岸景觀:¥239.00元/㎡
樣板區景觀:¥829.00元/㎡
小區公共景觀:¥535元/㎡
私家花園景觀:¥368元/㎡
景觀設計成本控制
景觀設計時綜合考慮景觀與建筑立面風格的協調、統一,結合建筑形態進行總體景觀設計,打造豐富的園林景觀
進行豐富的豎向設計,利用綠化造坡合理有效利用基地與場地的高差合理利用地塊內有的原生植物,處理好沿河(湖)綠化、組團綠化、道路綠化、公共綠化及城市道路綠化帶的關系;
盡可能保證私家(庭院)的景觀面積最大化
在小區內設置水景、水系,面積不宜過大,采用硬地淺水;設置一些面積小、空間豐富、精致宜人的景觀環境節點(景觀小品)
以軟景生態植物群落改善視覺效果,重點節點考慮特色景觀樹+植物群落。
軟景結合部分木質品,如景觀親水木平臺、木棧道、特色景觀石局部造景、水生植物等
景觀成本控制的原則
經濟適用美觀原則
要根據經濟學的投入產出原理,將工程的投入與景觀的美學價值、實用價值和利益價值進行統籌規劃,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和景觀效益。
可操作性原則
在景觀設計中,設計方案要結合實際情況,盡量使用實施性好可操作的設計手法,避免工程出現不可操作的情況,從而出現更大的資源浪費,增加建造的成本和難度。
生態節能原則
景觀設計要遵循可持續的原則,在資源使用時,要盡可能合理利用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還要重復利用現有資源,使資源循環再生;在景觀設計中,要盡可能少消耗資源;施工時,要采用耗能低、對環境危害小的方式,從而降低污染。
因地制宜原則
景觀設計要從場地的自然環境出發,充分利用自然的景觀要素,如石頭、植被、地形等,要充分利用場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使景觀有種返璞歸真的意境。原有的景觀要素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技術處理就可以直接應用在景觀設計中,從而節約了景觀的資源。在后期的維護和管理中,這些自然要素也方便管理,可更好節省資金投入。
景觀工程成本控制的難點
苗木形態不好采用增加和替換苗木的方式進行補救,這樣引起成本增加和返工費用發生
綠量不足增加喬木也是引起成本增加
灌木種植標準與效果,灌木種植面廣、品種多、數量大而且圖紙不完善施工隨意性大
硬景構筑物與現場關系
建筑場地移交及垃圾、綜合管網施工、水電氣管網施工工序等原因造成苗木損失和增加景觀工程成本
景觀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景觀工程分不同設計階段成本控制,方案階段是景觀工程成本控制最重要的前控制階段,占景觀工程成本控制的80%以上
喬木或貴重苗木部分由甲供
景觀效果過程控制控制移栽等造成的損失
建立苗木基地或自己的苗圃積累苗木資源
嚴格管理現場收方結算
景觀施工先后順序
施工過程必須按照先后順序進行,道路、管網、構筑物沒有完成時就進行綠化施工,綠化效果出來時又進行開腸破肚,綠化效果就根本無法保證,這也象本末倒置的做法。
這要求組織好施工工序,協調各工種的配合,還要選擇好苗木的種植季節,在保證整體售房、交房時間要求時,減少苗木額外養護費用、死苗重栽的發生,以合理降低成本及不影響園林綠化景觀效果。